早在2021年,国家发布“十四五”规划,在这份事关中国未来5年经济发展的重要文件中,传感器与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等并列,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技术,而智能传感器核心制造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MEMS),也被列入“十四五”规划科技前沿领域攻关技术中。
广告
此后,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扶持、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多条MEMS量产线、中试线动工建设,资本也逐渐重视国产传感器企业投融资需求,中国传感器产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期,想必许多国产传感产业人士都有所察觉。
▲来源:“十四五”规划文件
据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2023年11月发布的《2023中国传感器企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预测,2023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3324.9亿元,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429.6亿元,中国增速高于全球增速水平;预测2023年中国MEMS市场规模1137.3亿元,未来三年(2023-2025年)平均增长率达17%,其中2024年增长率或超过18%为三年中最高。
来源:赛迪顾问
激光雷达:2023年最亮眼的单一传感器赛道!量产加速,多家国产头部企业上市!2024年将持续爆发!
如果说2023年最亮眼的传感器赛道是哪条,非激光雷达莫属。
作为汽车智能驾驶最重要的传感器,经过多年的孕育,激光雷达在2023年迎来了量产大爆发,这里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禾赛科技前三季度交付量超为 134,380 台,同比增长 307.9%。
速腾聚创2023年1月至10月激光雷达总销量超136,000台,其中车载激光雷达总销量近122,000台。
图达通截至今年11月,高性能激光雷达车载市场累计交付突破二十万台。
据专业汽车媒体统计,2023年末的广州车展上,几乎所有20万及以上车型,均搭载了激光雷达,以至于有财经大V兴奋评论道:激光雷达,智驾必须,产业爆发,从1到100,股价爆发,刚刚开启。
2023年,是国产激光雷达出货量爆发的一年,并且远远领先国外激光雷达企业,譬如禾赛科技已经连续四个季度营收和交付量均超过6家国际上市同行公司总和。
在2023年中,国产激光雷达头部企业“扎堆”上市,资本运作活跃。禾赛科技率先在2月份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拉开国产激光雷达头部企业上市序幕。速腾聚创在香港交易所IPO正进行全球招股,预计1月5日正式上市或将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激光雷达企业。图达通则在8月份被曝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继禾赛科技后第二家赴美上市的国产激光雷达企业。
此外,北醒光子、镭神智能、睿镞科技、探维科技、北科天绘等多家激光雷达企业获得超亿元融资,激光雷达领域是2023年投融资数量较多的国产传感赛道之一。(参看《红杉华为小米等资本涌向传感器初创企业》)
市场方面,据知名咨询机构Yole Intelligence 发布的《2023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与技术报告》显示,全球汽车 LiDAR 市场预计将从 2022 年的 3.32 亿美元增长到 2028 年的 46.5 亿美元,其中,乘用车 2022 年至 2028 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 69%,而同期机器人出租车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28%。
来源:Yole
2022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份额方面,禾赛科技以47%市占率位列全球第一,图达通15%排名第二,速腾聚创9%位列排名第四。
对于2023年车载激光雷达交付量数据,Yole给出了预测:禾赛科技以41%继续排名第一,速腾聚创以29%位居第二,图达通以12%排名第三,剩下18%市场份额由法雷奥、大疆览沃、华为、Cepton、Innoviz等多家公司瓜分。
来源:Yole
2024年趋势:爆发式增长,激光雷达市场地位的“决战”时刻
在2024年,激光雷达仍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将是增长速度较快的传感领域之一,尤其是对于国产激光雷达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随着激光雷达上车、量产的爆发,产业界对激光雷达在智能驾驶中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激光雷达确定成为未来智驾必备关键传感器,而不能被4D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取代。
2024年,在激光雷达交付量、营收爆发增长的同时,也将是激光雷达企业确立市场地位的“决战”时刻,在马太效应作用下,强者恒强,市场份额将不断向头部企业集中,2024年的市场占据或将决定激光雷达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市场地位。
上市&投融资:抓紧机遇!国产传感器企业上市潮高涨
近几年,受国际大环境、国产化替代、国家政策等影响,对传感器等国产硬科技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金融资本在政策等引导下,也向传感器等上游产业链转移。
传感器产业具有技术门槛高、市场碎片化程度高、外资企业垄断度高等特点,对于许多初创国产传感器企业来说,亟需资本的进入,以进行技术研发、市场扩张。然而,长期以来,资本倾向能够快速复制、快速增长的互联网等产业,传感器等硬科技产业缺乏充沛的资金支持发展缓慢。
随着资本力度加大,近几年中国传感器企业迎来上市和投融资良机,尤其是2021年以来,中国传感器企业上市数量明显增多。
就2023年而言,已经有芯动联科、中芯集成、高华科技、安培龙、驰诚股份、禾赛科技、纳睿雷达、光格科技等多家传感器企业上市。其中部分企业有:
芯动联科是国产MEMS惯性传感器企业,是中国A股首家上市的高精度陀螺仪公司,6月3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中芯集成(芯联集成)是中国国内代工规模最大的MEMS芯片代工企业,5月1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禾赛科技是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美东时间2月9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高华科技所生产传感器主要应用于国防军工领域,曾被美国列入制裁清单,4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安培龙是老牌知名国产传感器企业,产品进入比亚迪、美的等供应链,12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驰诚股份是气体传感器&仪表企业,2月16日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纳睿雷达是中国A股“全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第一股”,3月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光格科技是国产光纤传感器领军企业,7月2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此外,中国传感器产业链上市且有还有晶合集成、利尔达、豪恩汽电、航天南湖、莱赛激光……等。相关企业上市历程可见传感器专家网往期内容。
宏观数据方面,据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23中国传感器企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MEMS领域投资案例一共有144个,其中投资工业电子领域的投资事件最多,占总投资事件的25%。而汽车应用领域获得的投资金额最大,企业研发投入花费较多。
上海、苏州、深圳、北京四地的投资总金额达到143亿元,吸引了国内MEMS行业投资近70%的资金。按此数据统计,2022年中国MEMS产业投融资金额约为203亿元。
虽然2023年进入“资本寒冬”,据编辑统计,2023中国传感器产业投融资规模接近2022年。
▲来源:赛迪顾问
2023年还有多家优秀国产传感器企业处于IPO中,部分企业包括速腾聚创、图达通、歌尔微电子、明皜传感、正扬传感、长光辰芯等,其中:
歌尔微电子是中国最大的MEMS传感器企业,从歌尔股份独立出来,目前IPO已过会,拟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受苹果“转单”风波影响,IPO进度缓慢,参看《中国最大MEMS企业歌尔被苹果要求暂停代工!》
明皜传感是中国领先的MEMS惯性传感器企业,多年进入“中国半导体MEMS企业十强”,目前正在问询中,拟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参看《小米比亚迪投资的这家MEMS企业IPO了!》
正扬传感是全球最大的尿素传感器生产商,目前正在问询中,拟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长光辰芯是中国领先的CMOS图像传感器企业,主攻医疗科学领域,目前正在问询中,拟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速腾聚创和图达通的上市介绍见上文,另外,矽睿科技、麦克传感、华普微等传感器企业正在进行IPO辅导。
2024年趋势:后备力量强劲,新的一年将能看到多家龙头传感器企业上市!
可以看到,目前中国头部传感器企业上市后备力量充足,有多家传感器企业有望在2024年上市,总体来说,2024年传感器企业上市浪潮不弱于2023年。
在刚刚的2024年1月5日,速腾聚创成功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成为2024年中国传感器第一股。
同时,MEMS传感器、激光雷达等赛道,仍然是资本最青睐的传感器领域,MEMS是智能传感器最重要的制造工艺,激光雷达在智能驾驶等领域应用广泛。
产业政策:加速落地,全国各地多条MEMS产线2024年投产
自十四五规划之后,各地方出台一揽子政策,支持MEMS及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建设,以广东省为例,短短两三年,广东省及深圳市省市政府推出了鼓励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多项重要政策,向产业释放中国经济领头羊扶持国产传感器产业的决心,这些政策包括:《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 年)》等。
同时,各地纷纷新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而这些政策的核心,往往少不了MEMS中试线/量产线的建设。MEMS芯片是智能传感器的核心部件,MEMS产线有助于降低传感器企业的研发成本、带动地区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传感器产业向中高端转型。
在2023年多条MEMS产线相继落地/建成,这其中包括深圳首条MEMS中试线落地、济南首条MEMS产线建成、拜安传感国内首条MEMS光纤传感器芯片产线建成、美新半导体绍兴MEMS产线下半年投产、奥松电子8英寸MEMS新产线动工……等好消息。
在2024年,多条在建MEMS产线将进入投产,其中主要有:
增芯12英寸智能传感器及特色工艺晶圆生产线项目,该MEMS量产线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项目占地面积达370亩,分两期建设。根据规划,第一期增芯项目将建设月加工能力达2万片的12英寸MEMS制造生产线,预计2024年6月通线。
粤港澳大湾区MEMS中试线项目,该项目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该项目规划建设一条约产能3000片的8吋MEMS中试线,并具备热电堆、MEMS压力、MEMS麦克风、MEMS惯性传感、微流控和微振镜等工艺平台,预计将在2024年6月左右投产。
广州、深圳外,蚌埠重庆合肥郑州嘉定绍兴等等地区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传感谷,在2023年都迎来一大波MEMS产线/中试线的新建、扩建浪潮。
2024年趋势:产业政策进入执行阶段,MEMS新建项目预计减少
随着过去几年密集的产业政策出台,各地MEMS中试线/量产线开工建设,并在2023年迎来一轮MEMS产线建设高峰。2024年,多条MEMS产线将陆续投产,中国MEMS新建项目预计将减少。
高质量MEMS产线的到来,有望带动各地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国产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也将从政策制定阶段全面转入执行、落地阶段,传感器企业要用好政策资源、用好当地MEMS产线资源,发展、开拓业务。
人形机器人:热度持续,带动国产中高端传感器发展
过去的一年,毫无疑问人形机器人是重大的科技热点新闻,特斯拉在2022年9月推出Bumblebee,2023年3月推出Optimus-Gen 1,2023年12月推出Optimus-Gen 2(参看《马斯克公布最强人形机器人Optimus二代》)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快速迭代,让市场看到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将是不久之后的事情,人形机器人为什么这么火?
1、成本低廉,马斯克表示Optimus两万美元就能买回家,说明人形机器人有大规模量产的可能。
2、通用性,通过几代Optimus机器人的演进,Optimus已经可以完成很多简单的体力劳动,潜在销路大增,人形机器人应用市场广阔
马斯克甚至表示,希望Optimus人形机器人能在2年内量产。人形机器人不仅能与物理世界交互,还有感知和理解能力,因此对传感器的需求多且精度要求高。
人形机器人的火热,首当其冲地带动了国产中高端传感器的关注度,如六维力传感器、编码器、视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惯性传感器等。据国金证券解析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BOM图标显示,摄像头(图像传感器)、雷达(激光、毫米波、超声波)、六维力矩传感器、编码器、触觉传感器等等传感器成本占比达到27.71%,各种传感器是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中的成本大头。
▲来源:国金证券
相关分析认为,人形机器人是国产传感器的新机会。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扩张,传感器行业进一步扩容,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超万亿,我国高端传感器仍处于起步阶段。而对国产替代来说,规模大的高科技细分领域,更容易率先实现国产替代,而人形机器人相关领域传感器,具备规模+高科技的效应。企业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相关传感器领域,把握时代机遇,有望顺应时代潮流进一步扩大高端传感器国产化率。
▲来源:广发证券
此外,工信部等部门出台《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聚焦人形机器人专用传感器,突破视、听、力、嗅等高精度传感关键技术。
2024年趋势:人形机器人量产临近,国产传感器把握时代机遇
2024年人形机器人的热度有望延续,在特拉斯Optimus二代上我们已经看到力矩传感器、手指触觉传感器等关键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并且均为特斯拉自研,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6、多条高速增长赛道:智能座舱、储能、新型可穿戴设备、智慧健康养老,全面智能化时代到来,众多下游应用将持续带动传感器需求
2023年9月20日,华为提出All Intelligence(全面智能化)战略,这是未来10年华为的战略发展指引,华为的全面智能化目标分为三个环节,包括让“所有对象可联接”、“让所有应用可模型”、“让所有决策可计算”。
“所有对象联接”的背后是为了获取对象的数据,为后面的“模型”与“计算”提供数据基础,获取对象——尤其是所有实体对象的数据,都离不开传感器这个小器件,譬如智能家居里,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各种数据,离不开气体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智慧城市里,水井盖有没有异动、有没有被水浸,需要倾角传感器、液位传感器…
无论是华为的全面智能化战略,还是推行多年的物联网,随着MEMS智能传感器的普及,低功耗、小型化、智能化的传感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日益普遍。
在2023年,汽车智能化(譬如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普及速度加快,智能汽车比传统汽车更依赖于传感器感知乘客及环境数据,传感器成为汽车智能化的关键环节。
汽车智能化带来传感器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需求,譬如智能座舱中,MEMS麦克风数量从传统集中双麦克风/分布式4麦克风,向分布式6-8个麦克风方向发展,摄像头像素从200w、500w、800w、1200w持续升级,带来语音控制、手势识别、驾驶员监测等等新交互功能。
智能驾驶中,除激光雷达外,毫米波雷达(包括4D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摄像头等环境感知传感器需求激增,譬如小米首款汽车SU7,搭载多达27颗环境感知传感器,包括1颗激光雷达、11颗高清摄像头、3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雷军介绍说:感知是一切的基础。
2023年9月,我国迎来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三周年,我国将持续推行双碳减排政策,并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催生庞大的新型储能需求。
在中国,新型储能以超过200%的年增长率迅猛发展,其中锂电池储能占据超97%份额。锂电池中的热失控管理是新型储能站的重要安全问题,温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在新型储能系统中被大量应用。
2023年5月,华为推出了“业界首款支持高血糖风险评估研究的智能手表”,而此前的2月份,相关信息披露苹果在可穿戴设备无创血糖传感器的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未来有望应用于苹果手表中。
可穿戴设备通过集成心率传感器、ECG心电传感器、压力传感器、IMU等多种传感器,带来运动监测、睡眠监测、血压监测等多种健康功能,成为许多人选购可穿戴设备的重要原因。
据IDC报告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3,470万台,同比增长7.5%,整体市场持续增长,正在进入稳定复苏状态。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联合开展2023年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遴选工作,试点中,推荐了多款智慧健康养老传感产品。
自2021年我国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开始,智慧健康养老成为重要国家政策,《计划》中重点提及智慧健养老产品供给工程、智慧健康创新应用工程、智慧养老服务推广工程三大工程,烟雾传感器、门磁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及相关应用产品被点名,传感器成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中需求庞大且不可或缺的基础器件。
当前,全球康养产业都在推动传感器的养老应用,安全、健康、环境监测将是智慧健康养老中传感器应用的主要方面。
▲老年人居住环境中传感器应用,来源:MDPI
2024年趋势:新赛道需求迅速增长,国产传感器能分多少?
随着全面智能化时代到来,我们越来越能从我们身边的设备中,感受到传感器存在的重要性,新型感知和交需求、以及更全面的监测需求,将持续催生海量传感器增长空间。
在2024年,汽车智能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新型储能、智慧健康养老、新型可穿戴设备等赛道将进一步增长。未来,随着柔性传感器、无创血糖传感器等技术突破,有望带来颠覆性的科技体验。
7、新传感技术展望:边缘AI、多传感器融合、量子传感、自供电……传感器越来越强大
2023年,生成式AI是全球最火热的科技词语,从仅在电脑上通过访问ChatGPT、文心一言等网站体验生成式AI的魅力,到2023年底许多手机OS都自带大模型,可以实现离线生成式AI体验,生成式AI正在迅速发展。
边缘AI+传感器可以说是此前边缘计算+传感器的升级版,随着传感器数量的指数级增长,采集和产生的数据也十分庞大,如果能够在本地对数据进行处理,将能显著降低数据传输延迟、实现快速响应,提升系统效率和安全性,这即是基于传感器的边缘计算。
而在边缘AI的加持下,未来的传感器将具有自主决策、自动学习和修正的能力,这将成为全球科技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算法能力已经成为许多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智能驾驶中,对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数据的融合处理,是汽车实现智能驾驶决策的关键,许多厂商均以自研传感器融合算法标榜。
多传感器融合基本原理就像人脑综合处理信息的过程一样,将各种传感器进行多层次、多空间的信息互补和优化组合处理,最终产生对观测环境的一致性解释。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有助于消除传感器带来的感知信息单一的问题,提高可靠性、准确性和稳定性。
除智能驾驶外,智能座舱、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建筑、智能安防等多种应用场景,对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均存在刚性需求。
▲智能驾驶多传感器融合
粒子的量子状态对环境极为敏感,这对传感来说是一个优点、但对制造量子计算机来说则是一个问题。使用粒子作为探针的量子传感器可以比设计的或基于化学或电信号的经典设备更精确地量化加速度、磁场、重力和时间的流逝。它们可以被用来制造更小、更精确的原子钟,可以看穿雾气和拐角的照相机,可以绘制地下结构图的装置,以及其他许多潜在的应用。
2023年,关于量子传感商业化应用的新闻越来越多,据报道,日本研究院开发出一种钻石量子传感器,用于测量电池电流,精度提高100倍,使充电量接近电池实际容量,有助于最大程度发挥电池性能,延长续航里程。
据IDTechEx的《Quantum Sensors Market 2024-2044》报告预测,到2044年全球量子传感器市场规模将增长至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
▲来源:日经中文网
当前,许多传感器需要依靠电线或者电池等供电,自供电物联网传感器是可以从环境中产生自身能量的设备,无需电池或电网等外部电源。这些传感器从各种来源收集能量,包括太阳能、热能、机械甚至射频 (RF) 波。通过将环境能量转换为电能,自供电传感器可以自主运行,从而降低物联网网络的整体能耗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023年,随着全面智能化社会到来,远程部署的独立传感器、无线传感器、连续监测传感器越来越多,这些传感器都需要自供电功能,借助外界能量实现传感器自供电成为一种必要。
2024年趋势:新传感器技术有望加速落地
边缘AI、多传感器融合、量子传感、自供电等技术对传感器的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边缘AI让智能传感器更进一步,多传感器融合有助于解决单一传感器数据缺乏的问题,量子传感将以百倍计提升精度,自供电配合无线传输有助于传感器的远程部署。
这些新的技术,将让传感器的应用场景更广,在2024年,这些技术将继续进行渗透,如量子传感器等有望在2024年看到更多商业化例子。
结语
从上文对2023年传感产业事件的回顾,可以看到,中国传感器产业确实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夏天”。
中国传感产业上市&投融资在大环境影响下热度稍减,但相比往年反而更突出了,资本越来越关注A股及IPO的传感器概念企业,传感器概念成为半导体产业的热门标签之一。
国际环境方面,贸易摩擦激烈,制裁深入,具备强烈军民两用属性的传感器领域已成博弈重点之一,国产传感器企业需要警惕。
产业政策方面,经过过去几年密集的利好政策出台,各地方扶持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力度明显加,2024年也将由多条MEMS产线投产,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已经从政策制定期全面转向政策落地、执行期,传感器企业怎么利用政策,怎么用好本地MEMS产线加快智能传感器产品的研发、生产,怎么进行新型传感器产品的市场推广,或将是中国传感器产业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在2023年,最热门的单一传感器赛道无疑是激光雷达,从量产爆发,到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图达通等龙头企业纷纷冲刺IPO,北醒光子、镭神智能、睿镞科技、探维科技、北科天绘等企业获得超亿元融资,激光雷达的热门事件从贯穿整个2023年,而在2024年,或许将是国产激光雷达决定市场地位的关键一年。
此外,人形机器人的市场热度有望在2024年持续,相关中高端传感器厂商应该把握相关投融资机遇。
接下来,全面智能化时代到来,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储能、新型可穿戴设备、智慧健康养老……等众多下游应用将持续带动传感器需求,边缘AI、多传感器融合、量子传感、自供电……等新技术将然传感器越来越强大,带来更多颠覆性应用。
2024年,中国传感器产业仍将维持狂飙态势!